Hand Touch 手作,感動。 Part_5 織 Unit_12 羊毛氈手作實驗室 WoolFeltingLaba ╳ LONGINES Heritage 1945
郭佳柔,「羊毛氈手作實驗室」的負責人。因為養了一隻名叫Hippo(長得像河馬)的柯基犬,又名河馬媽。復興美工雕塑組畢業後赴日留學,至研究所畢業共居日本7年,回國工作之餘研究起羊毛氈,現為台灣少數教做擬真羊毛氈的老師。
看過河馬媽作品的人,一定沒有不發出驚呼的。這些照片裡真假莫辨的動物造型羊毛氈,實際大小都是大約雙手可以捧起的大小。8年前河馬媽開始作羊毛氈,在台灣的紀伊國屋書店剛開幕時發現了羊毛氈的日文書,當時第一次見到這種以羊毛為素材的手工藝,覺得可愛新奇,便買來研究。
聽到羊毛氈,一般人想到的是小型的動物、人像等手作品,或是飾品、袋子、帽子之類的配件。其實中亞的吉爾吉斯、蒙古一帶由於盛產羊毛,羊毛氈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甚至用來製作屋頂、蒙古包!他們會把剪下的羊毛鋪成像一張巨型的地毯,加水跟肥皂作為介質,下面用竹簾捲起來、像壽司捲捲成一大捆,再讓牛跟馬拖著跑,讓鬆散的羊毛在與地面摩擦之後的糾結在一起,打開的時候就變成一張張羊毛氈地毯了。接著把它們一片一片鋪在架好的木結構上,最後再以繩索固定。「這就是羊毛氈中『濕氈』的原理,羊毛加上水並反覆摩擦,讓它氈化纏起來。就像我們把毛衣丟進洗衣機後會縮小、變硬,同樣的道理。」
河馬媽說,剛開始接觸羊毛氈的時候,台灣大概只有一間店在賣材料,當時的羊毛的選擇相當少;因此早期也會從日本買材料。第一個作品是做自己家裡的寵物狗Hippo,朋友看到直稱可愛!甚至開始有些人看到想要訂做,那時就想要擬真、做得像。「市面上很多人用羊毛氈做可愛的東西,能做到很寫實的比較少;以材料來看,羊毛氈還是有點像婆婆媽媽在勾東西呀、或是拼布,會被歸類在那裡,所以價格一直沒有辦法抬起來,也因此很少有人真的花很多的時間在鑽研它。我因為自己學雕塑的背景,比較容易把東西做得像;只要一像,就有人來跟你說,可不可以做我們家狗、我們家貓。」細看河馬媽的作品,動物甚至還有牙齒、爪子、肉墊等等的細節;光是爪子就有分黏土做的、黏土加鐵絲、還有用羊毛跟寶麗龍膠做的爪子。由於對細節的敏銳與講究,讓她的動物作品更加傳神。
由於製作時間費時,其實很難靠訂做維生,才決定以教學的方式繼續走這條路;現在教學經驗大約五年了,也有出版社找上門合作出書。「我主要的職業還是老師,其實日本那邊很多羊毛氈相關的出版物跟創作者,台灣這類型的翻譯書比較多,很少有本地的創作者出書。在台灣教做擬真羊毛氈的老師大概不到三四個;做的人很多,教的人很少。羊毛氈的歷史在台灣很短淺,像連我才做差不多10年就可以算資深了,其實在國外,像在俄羅斯、英國、美國、日本,比較北方的國家,玩羊毛已經玩很久了。從instagram在國外開始紅後,我就常常在instagram上利用關鍵字搜尋世界各地的羊毛氈創作,研究大家的作品,再自己實驗看看是怎麼做出來的。一開始就把工作室取名叫『羊毛氈實驗室」,就是因為我很喜歡做實驗,研究開發這些東西。」除了可愛足以以假亂真的動物,她也用羊毛氈做星球、做石頭,這類科學的東西;羊毛在她的巧手之下,變成如黏土一般可以自由發揮、變化的素材。而她最終想做的,其實是用羊毛氈作品製做一本繪本或是一部完整的動畫短片。
從看書自學,到自己變化出更多的可能性,河馬媽認為作為一門技藝的老師,第一是必須有自己的風格,第二就是必須對材料非常了解。透過教學,學生也會讓自己看到原本一直看不到的地方、重新思考做作品時候的順序和做法。「教學生很有趣的是會認識各是各樣各種不同背景不同職業的人,很多共同特點都是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有所不滿,也有的是家人發生意外過世、突然失去生活的重心,藉由作羊毛氈填補生活裡的空虛。比起單純做好作品拿去賣,上課就有一段比較完整的時間;和學生們一邊上課戳毛一邊聊天,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事情、有更深入的交流和互動。」這也是讓她熱衷於教學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希望透過教學,讓外界對於羊毛氈有更多的認識和變化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它不只是一件勞作、也不是所謂的文創,而是一門真正的手工藝。
1945年,正值世界二次大戰之末,當年除了美國空軍大舉進攻廣島外,還有什麼事發生呢?有!便是浪琴推出了這款Heritage 1945錶的原型錶款。而甫於月前推出的Heritage 1945經典復刻錶款,在符合現代審美的面盤(40mm,昔日為34mm)的比例上維持等同的視覺美感,髮絲紋打磨的面盤上以阿羅伯數字與圓點標記時間,與柳葉型藍鋼針及6點鐘位置的小秒針盤共同構成了一股舊時的美好印象。搭載L609自動上鍊機芯,麂皮錶帶,並且防水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