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半世紀以前,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以無可比擬的創新精神,為時計世界定下「清晰、平衡、雋永」的準則。如今,Breguet以Classique 7235腕錶再度喚醒1794年誕生的第五號懷錶(N°5)的靈魂,讓經典不僅留存在博物館的玻璃櫃後,更化作可佩於腕間、可細味於日常的永恆之作。
在高級製錶的語彙中,「寶璣風格」早已超越品牌本身,成為一種美學代名詞。象徵著純粹、秩序與理性之美,讓時間不再是冰冷的流逝,而是一種精緻的秩序與優雅的表達。而Classique 7235腕錶,正是這種精神的當代化身,一枚以現代工藝重現歷史巔峰的時計,致敬那枚誕生於1794年的寶璣第五號懷錶。
當阿伯拉罕–路易.寶璣於1775年移居巴黎,當時的歐洲鐘錶世界仍深陷於巴洛克與洛可可的繁複裝飾之中。金雕、花紋、浮誇,成為當時的主流美學。然而寶璣選擇了另一條路,用極簡的線條與結構的秩序,定義出一種全新的「現代語言」。他的作品強調功能清晰、比例和諧、結構精準。那雙被後世稱為「寶璣指針」的藍鋼鏤空針,正是他簡化與理性美學的象徵。Classique 7235便是這一傳統的延續,從整體設計到細節構造,都忠於寶璣當年的理念:「讓時間以最純粹的方式流動」。
1794年3月14日,寶璣第五號懷錶交付於文人François Jourgnac Saint-Méard。這枚時計不僅以技術與工藝驚艷時代,更以其均衡的錶盤佈局與簡約優雅的比例成為品牌的原型。如今,收藏於巴黎凡登廣場寶璣博物館的N°5,成為Classique 7235設計靈感的核心。
新作並非複刻,而是一次當代的重構。寶璣為此設計專屬比例與全新機芯,限量發行250枚,以紀念品牌創立250週年。錶盤設計沿襲N°5的經典結構——中央時分指針、10時30分的動力儲備顯示、2時的月相盈虧顯示與5時的小秒針,呈現出嚴謹與優雅的平衡。尤其是位於5點與6點間的小秒針,更是向早期寶璣懷錶的細節致敬。
Classique 7235搭載全新502.3.DRL型自製機芯,配備矽質擺輪游絲,結合古典美學與當代科技。直徑32.4毫米、厚度僅3.95毫米的纖薄設計,使整枚腕錶的厚度控制於9.9毫米,佩戴更顯舒適雅致。
這枚自動上鍊機芯的出現,亦向寶璣在18世紀開創的「perpetual」自動懷錶技術致敬,那正是現代自動上鍊腕錶的雛形。從1782年的1/8/82號自動錶到今日的7235,寶璣始終是機械革新的先行者。
為紀念品牌250週年,7235選用18K寶璣金打造,錶盤以同材質製成,飾以「Quai de l’Horloge」手工機刻雕花圖案,這正是寶璣先生創立工坊的巴黎鐘錶堤岸地址。不同於傳統的錢幣紋外圈,這次品牌以橫向雕飾取代垂直線條,令整體更顯新穎優雅。2時位置的月相顯示忠實重現1794年原貌,動力儲備與小秒針區域亦採圓形機刻紋,層次分明。錶盤外緣的細微傾斜(厚度差僅0.4毫米)令光影更具立體感,也使球面錶鏡與錶殼完美契合。透過藍寶石水晶底蓋,可見機芯以「杜爾哥地圖」(Turgot Plan)為靈感的雕刻圖案,重現18世紀巴黎的街區輪廓,彷彿讓時間在機械運轉間重新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