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這場夢 The overseas dream|胡宇威 GEORGE HU|紙本91期封面人物
外國的月亮特別圓嗎?當然不見得。但興致於闖蕩世界的心態,無論是短途叉電或長期旅居,那段live overseas的夢幻生活,又的確能帶來更開闊、更立體的生命體驗。甚至像胡宇威(George Hu)那樣,讓這場夢發足20年,將曾經那個overseas最終變成家,變成心之所在,就是讓冒險精神發揮到最美的時刻吧?
現在,月亮是否特別圓、特別亮已不是重點。重點是,誰在未來陪著你看。

遊子回家⋯嗎?
今年43歲的胡宇威,雖然帶著臺灣血統,但其實在美國出生與成長。他於紐約的St. John’s University修讀電腦繪圖設計,聽說最初已預備好畢業後去當個科技新貴。但矽谷夢還未開始發,卻竟然一轉眼就回到臺灣。「已是2005年的事,那時剛好把工作辭了,想起畢業後還未給自己一份大禮物,又想起跟遠方的家人已很久沒見面,所以特別在這段空窗期,找媽媽一起回回臺灣跟大家碰面。」
本是遊子回鄉,但有家人卻給他引薦出道機會,直接向他介紹朋友去當經理人。「第一刻我的OS是『這是詐騙嗎?』(笑),但下一刻又覺得蠻有趣的,而且過程好像挺順利,我想是因為自己從小學武術,常常要上台比賽打套路,面對觀眾不易怯場,最後就決定試試往演藝方向走。」
當然,除非真的是詐騙,一切都沒可能如想像中容易,挑戰在那刻才開始⋯⋯
理應是母語的外語
身為ABC,雙語成長環境是自然的事,特別是胡恩宇的父母頗為著重他的中文根基,甚至會偶爾說幾句臺語和客家話,但年輕人難免會懷疑所謂「母語」的必要性,加上在學校只用英語,說中文的機會少之又少,逐漸退成「外語」的地位。「初回臺時,我根本一句完整中文都不懂說,只會說『吃飯』、『晚上好』、『早上好』之類的,只能一個一個單字跟大家溝通,這樣不行啊,唯有下決定好好把中文重新學回來,就花了很多時間去學寫啊、聽啊,看啊,才能真正投入演藝工作。」
幸好的是,這overseas的成長背景,同時為他帶來一大優勢。「我想在外地成長,為我建立了更open-minded的個性吧,所以對於各種各樣的表演方式,或者接觸到的不同文化,我都好欣然地去了解及學習,我覺得只要不別自己封鎖起來,不給自己框架,自自然可以看到不同事物與文化裡最好的一面。」
崇拜發哥的每一面
帶來勇敢冒險的精神,探索著全新的軌跡,拍電視劇、拍功夫片、上綜藝實況騷,甚至演而優則唱,出了唱片,又辦了演唱會。「我覺得已做得不錯啦,當然可以更好,因為若是要追求完美,相信是沒辦法拿很高分啦(笑)。」大概對他來說,賺取經驗比結果重要。「我本來就喜歡表演,這些年能去各種地方去演出,每次都有種快感。」
話雖如此,要胡宇威在唱歌與演戲中二選一的話,還是喜歡回歸到演戲。」因為演戲可以從一個非自己的身分出發,去做一個功課,甚至調整心靈上的某個層面,讓你能用另外一個角度、另外一個立場來看待一件事情,我覺得這很有趣。」
問到有沒有想要合作的香港電影人,他只花半秒就興奮地回答:「發哥周潤發!我好喜歡他!以前我在紐約嘛,所以看港片還蠻多,發哥的電影自然看不少,再來就是看到他拍美國電影,連自己也興奮起來,心裡想『Wow!就連Pirates the Caribbean也拍起來,it’s nice!我好想當他喔~』就是很崇拜,覺得他對Asian community作出很大貢獻。還有!他很會跑步,對自己的身材與身體狀況有非常認真地在注意,這樣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胡宇威分享說自己今年也去了美國拍當地電影,難不成想朝向成為發哥的方法發展?「對我來講是很新鮮的事喇!能從更多角度去學習對於拍攝的不同認知,他們對劇本和角色揣摩方法也不一樣,都是很重要的養分,是今年其中一件重要的事。」
將興趣融入工作
2025年另一工作上的大事,相信就是參戰了號稱「全台首創料理組隊競賽實境節目」的《星廚之戰》,還要與太太陳庭妮各自擔任明星助手,讓胡宇威有機會在電視劇《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之後,展現真正的烹飪技術。「我其實從7th、8th grade的時候就開始常看Food Network那些美食頻道的節目,經常都有比賽、實境秀之類,印象最深刻是《Master Chef》,還有《Iron Chef》,到最近的《黑白大廚》,都是我累積下來的inspirations。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節目讓我明白,廚藝再高,到你要面對時間壓力及評審的壓力時,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忘記當下去炮製美食,是另一個層次的功力!」
回想當初怎樣開始拿起鑊鏟,竟是小學雞放學回家太肚餓,就學著曾當餐廳主廚的爸爸所煮菜式的味道,連著做出來。「小時候爸爸媽媽煮飯真的好吃,所以我初開始下廚時,還會問他們要加甚麼料、量要怎麼抓?但因為他們都偏台式或中式,很多時都靠感覺,反而訓練到我自己慢慢找出平衡點,從失敗中賺取經驗值。」正是這種open-minded的實驗精神,讓他在廚藝上穩打穩扎地成長。「而且我不會把自己侷限在一個料理,我喜歡做各種各樣、世界各地的料理,與其去找拿手菜,不如懂得做得多!」
然而,人生總有一道最經典的自家菜吧?他笑言是第一碟自己做的東西:炒飯。「味道是超難吃!但再難下嚥我都全吞下了,不能浪費食物嘛!」
有我們 也有你/我
能將自己的興趣融入工作,還要達至與主廚共戰的水平,胡宇威當然興奮,但要與太太在節目中對戰,那豈不是將在家中的「爭廚房大廚」升級?還是會變成小倆口的新情趣?「我們本身都喜歡做菜,但到一起認真參賽的話,彼此的為自己而奮鬥而作戰,是不可以作弊的!」原來製作組早就給他們簽好合同協議,不可以洩漏給對方知道自己要做甚麼,即使是近如身邊人。「那是理所當然的啦!畢竟不只是我們在比賽,主廚們也是為著自己的餐廳、名聲奮戰,想要贏取獎金,所以我們也要給選我們的主廚足夠信心與安心,讓他們能有最佳表現。」
這種人與人間的尊重與信任,原來也是胡宇威與陳庭妮十年愛情長跑的秘訣。「我們會給予對方足夠的私人空間,但大前題是,大家也要做到互相信任。最基本就是,大家各自有ladies’ night或guy’s night,這原意是讓自己跟朋友們放鬆,若那任何一方晚了回家,就不要插著腰說,那你今天是做甚麼?如此的態度是衍生不信任心態的源頭,遲早會爆標爭吵呢。」
在句點前與後
看著穿得成熟自然,同時佩戴上同色系江斯丹頓Overseas系列腕錶的胡宇威,突然發現,從前那個不諳中文的膽大青年,已冠著臺灣藝人的稱呼走到今天,足足20年。在本以為是異鄉的家鄉重新扎根,未來仍有無限的可能等待著,但還敢再發夢嗎?「時間對我來講是很可貴的東西,you will never be able to buy back time。所以現在我的重點反而是,在做每一件事情或做每一個決定前,都必須好好的思考清楚,因為到他朝後悔的話,你用任何代價都無法逆轉時間回來。」
他強調要「spend time WELL」,而他在未來的方法,除了是以工作為主之外,還希望平衡一下私生活,大概成家了,生命裡不再只有自己。「我想學懂,好好的寫下:
PERIOD.
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