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Watch HK

職人之境(上) 日本手工眼鏡如何練就極致

拍攝《懂‧分辨》認識了The New Black Optical的Jonathan,詳談之下才發現,原來日本的手工眼鏡工業,跟瑞士製錶的運作模式非常相似。兩者都是極致工藝的表現,昔日亦同樣因為地理環境而衍生出這門工業。然而日本手工眼鏡就更多了一份「職人的心意」,是日本文化特有,想要力臻完美的堅持。

Renee Photo: Ming Watch

世界三大眼鏡重鎮 ─ 福井
日本福井縣是世界三大眼鏡工業重鎮,縣內的鯖江市就有47家眼鏡廠及超過500間與眼鏡產業相關的公司,世界有名的金子、隆織、金治郎等眼鏡職人都是出身於鯖江市。當地出產的眼鏡,更佔日本市場佔有率達到90%以上,國外市場佔有率亦達到20%。

關於 Jonathan
Jonathan林嘉浩2013年於旺角開設第一間手造眼鏡店The New Black Optical,2019年再開設銅鑼灣分店,並推出個人著作《職人の手造眼鏡》。

增永最先在福井設廠
福井之所以成為眼鏡產業重鎮,是因為該地昔日以農業為主,冬天農業沒有收成,生計不支,農民開始造眼鏡和眼鏡部件來幫補生計,成為了該地眼鏡產業伊始。所以說跟瑞士製錶的背景很相似。
1905年率先在福井縣開始造眼鏡的,是MUSUNAGA增永眼鏡。時任政治家增永五左衛門得知家鄉濃冬時鄉民無法維持生計,於是從大阪、東京引進眼鏡製造技術,並在當場地創立「增永眼鏡株式會社」,培訓當地居民製造眼鏡,自始開創了當地的眼鏡產業。


怎樣為之手工眼鏡?
Jonathan指出,手工製眼鏡主要分成兩大類,分別是全手製及半手製眼鏡。全手製眼鏡最為傳統最原汁原味,眼鏡由切割到拋光打磨組裝,均以全人手處理,當中沒有涉及任何機器。全手製眼鏡限制比較大,只能生產全膠框款式或者全副眼鏡均以自然物料製造,例如真正的玳瑁、牛角、象牙。假如眼鏡涉及到金屬部分就通常都不能全手製,因為絕大部分金屬眼鏡,都會涉及鑄模過程,鑄模過程必然用到機器。
就物料而言,日本手造眼鏡最有代表性的獨家物料就是賽璐珞。Jonathan指:「賽璐珞這種膠料跟一般膠料不同,它擁有自然物料如玳、牛角的油潤質感,這種物的製作過程中相對其他物料較易燃,所以歐洲很多國家已禁止使用這種物料造眼鏡,只有日本依然可以使用賽璐珞製造眼鏡。」
至於半手製眼鏡,顧名思義入面有大部分工序均以人手製造,某些工序則需要機器輔助。半手製多半是全副金屬鏡框,或是金屬加膠的混合鏡架。很多人以為金屬部分必定用機器來造,其實機器只屬輔助。就算金屬部分都會涉及人手,先用機器造一個初步的金屬模,但當中的細節雕花以及線條以至外型,都要用人手去清晰塑造,才會跳至下一個工序。


手工眼鏡的「值租」之處
很多人以為手工眼鏡就代表耐用,Jonathan就認為不是必然。「手工眼鏡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製作過程多,當然成品會更好。然而一副眼鏡是否耐用,是否易爛,並非單看它如何製作。例如一副粗身的膠框眼鏡,不論用機器製或人手製,它的結構也非常耐用。相反一副金屬鏡框,不論用機器製或人手製,它也不能粗暴對待。」Jonathan亦指出手工眼鏡「值租」之處,可以看其金屬部分。「很多人以為金屬上雕花並非難事,其實雕花要做到細緻呈現,除了師傅要在模具上面要做得很仔細,其次鍍膜和打磨拋光都十分之重要。」


職人的心意才是價值所在
另一個日本手工眼鏡的特色,是他們的仔細分工。在日本一副手工製眼鏡,通常由十多二十家廠同時去完成整個生產,每個廠都會負責一個專門部分,例如廠房專責造鏡框上的鏤釘,那麼整個廠房就只會生產鏤釘。廠房專責做拋光,就只會專注在拋光的工序上。這種有趣的文化,就能造就每家廠房每個職人,在他們個別範疇上能做到非常專業並擁有非常熟練的技巧。整副眼鏡的組成,包含了所有工匠花了數十年時間練就的一套工藝,而達到極致的一個組合。
「手工眼鏡於我而言是一種處理事物的態度,代表著師傅會花費較多時間去研究細節。一副眼鏡表面光亮是否必要呢?其實並非必要。一副眼鏡拋光做不好都一樣戴得到,一副金屬鏡框雕花做得細緻又是否必要呢?也非必要。是在滿足了一些現實要求之下,再保持力臻完美的心,這就是日本職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