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Watch HK

25年的盛世 25年的積家Reverso

經過二十多年的機械錶盛世,時至今日機械錶款式,多如海量。跟哪一款最藕斷絲連,這問題以為很難答,但原來很容易。我二十五年前成親,沒錢沒樓沒事業,連責任心都沒有,拿著一支牙刷就叫人嫁給我。沒跪下,沒送花,也沒預備求婚戒指。只在尖沙咀閒逛,走下走下就走入了當年的中藝百貨,買了一對積家的Reverso。自此再沒買過任何對錶。猶幸到今天兩人仍走在一起,可能都是拜Reverso所賜。於我而言,Reverso是信物,無法取代。客觀評論,史上有多如沙數的腕錶款式,但有哪一款比Reverso更獨特?那個可以翻轉的錶殼設計,同樣無可替代。

佘宗明     Illustration by 崔氏兄弟

 

由九十年代說起

應該都是童年回憶的關係,雖然沒有具體例子,但印象中好像所有古典款式都是方形。到後來在電視上看梅艷芳賣天長地久,從來沒覺得梅艷芳漂亮,也沒想過要天長地久,但卻深信錶就是信物,總要買一隻好的,總要找個人送出去。到後來接觸拍賣行,看到很多美國Gruen的舊錶,尤其喜歡Curvex款式,拱形錶鏡,都是方殼設計,就更深信要有上一代的風流蘊藉,就一定要戴方形錶。然後就到積家的出場。

時序已經搞不清楚,我也懶得翻查。大約是1999年的時候,他們推出Reverso Gran Sport系列,第一次為Reverso加入自動機芯,也是第一次為這個已變得官仔骨骨的款式換上鋼帶和橡膠帶。記得的還有錶底上的刻字。甚至還有計時款式,用Cal.859機芯,翻轉到錶背才找到60秒和30分鐘的計時累計,成為史上第一枚雙面顯示的計時錶。可能才剛開始寫錶,識於微時,以上的元素不但對Reverso來說史無前例,對我來說都一樣開天闢地。第一次認識鋼帶方形錶,第一次見識到這樣的雙面顯示,第一次知道除了天長地久之外還可以在錶底刻上其他字,而且可以用琺瑯彩,可以選擇字體,可以很discreet,很有style。

到大約2001年,適逢Reverso面世70周年,他們推出Grande Reverso,錶殼尺碼比之前大了許多。除了順應大錶潮流,也為了容納更多功能。隨著機械錶中興並開始踏上盛世之路,市場愈來愈大,款式愈來愈多,功能也相應增加,不能再單靠時分秒顯示。要加入更多功能,機芯體積無可避免地就要加大,於是錶殼也大了厚了。而當年最流行的功能就是大日曆和長動力,當年積家第一次推出大日曆和八日鍊功能,都是率先在Reverso這個平台上跟大家見面。猶記得當年他們推出這個系列時,特別到上海舉辦活動,標誌著內地腕錶市場正在起飛,也是我第一次以傳媒身份到訪大陸。第一次到上海,第一次跟他們的創意總監Janek Deleskiewicz碰面,第一次看到跳字式的動力儲備顯示,感覺新鮮,眼界大開。Reverso Grande Date和Reverso Grande Reserve到今天不管是機械上還是外形設計上都仍然是兩枚十分獨特的出色傑作,可惜沒多少人記得了。

第四枚to remember the forgotten

之後來到2006年,那年我第一次踏足印度。這當然又是拜積家所賜。假如不是積家在那兒舉辦Reverso Squadra的全球發布會,我也不會踏足這個地方,甚至可能一世都沒有機會到訪印度。雖然沒有機會周圍參觀,但至少都算見識過印度的貧富懸殊,見識過當年新德里機場的混亂不堪。亦因為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到訪這個國家,第一次遇到蜂群襲擊(不幸中之大幸是只有幾位傳媒被蟄到,打了針就沒事),所以對那次印度之旅記憶猶新,結果我對那些Reverso Squadra也特別記掛。Reverso由過去的長方形變成似正方形,有兩地時間款式,亦有兩地時間加計時。由那時間始GMT彷彿成為了積家腕錶的基本功能,那幾年幾乎所有新作都有GMT功能。另外積家第一次推出的陶瓷錶殼,也是放在Reverso Squadra身上。除了Reverso Squadra,在同一個活動上他們還介紹了Reverso à éclipses。Secret watch的設計,錶面有幕門似的機關,轉動錶殼旁2:00位置的開關輪,帶動錶殼裡的鏈條,就能拉開本來擋著錶面的幕門,露出裡面的琺瑯彩圖畫。為什麼是secret watch的設計?因為所隱藏的都是性感的古典裸體畫。沒翻查資料,只憑記憶,我記得的有印度的《愛經》,有Gustav Klimt的;其他的?自己看圖片自己查吧。

還記得當日活動晚宴是在某個由昔日城堡似的地方改建過來的場地上舉行,餐桌旁邊布置了不少飾櫃,裡面除了展示最新的Reverso Squadra和Reverso à éclipses外,還有一些舊作。我在那裡就第一次看到積家在九十年代初造的微繪琺瑯,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近代的微繪琺瑯。我當時就想,積家會是近代第一個品牌重新研發琺瑯彩繪的嗎?然後已故鍾大師換過正裝來到,這時他手上已換過另一枚積家錶,是Platinum Two。嘩!近代其中一枚罕有地把擒縱系統隱藏在錶背的陀飛輪款式。那一刻才如夢初醒,才隱約覺得積家應該不但復興了琺瑯彩繪技術,對複雜功能的重新研發,也應該是先鋒。回港之後,翻查資料,才知道原來有Rose Gold Series這個系列,才知道有Gunter Blumleim這位巨人。而這一切就得由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起。

玫瑰金及鉑金系列

Gunter Blumleim是德國人,最初在Junghans工作,後來受聘於VDO集團。集團當年買了兩個腕錶品牌,分別是萬國錶和積家。亦就是由八十年代中開始,Gunter就著手把這兩個曾經叱咤一時卻因電子錶的衝擊已變得一蹶不振的品牌起死回生。為IWC帶來Porsche Design這個合作夥伴是機緣巧合,他心目中真正的藍圖是要推出複雜功能,讓大家再一次記起機械錶偉大的地方,要大家重新認識機械錶那些讓電子錶無法比擬的傳統工藝。趁IWC一百廿五周年,於是我們在1993年看到他們推出Il Destriero Scafusia,集陀飛輪、三問、萬年曆和追針計時於一身。沒有厚此薄彼,積家也同時間推出複雜款式。趁Reverso面世六十周年,由1991年開始,陸陸續續推出了六款各限量500枚的玫瑰金款式,每款都為Reverso加入複雜功能。91年有動力儲備顯示,93年有陀飛輪,94年有三問,之後有萬年曆,有計時,多時區顯示。到2001年再推出Platinum One,第一款是鏤空款式,全人手鏤空。第二款就是當日印度晚宴上鍾生戴著的Platinum Two,陀飛輪收藏在錶背,在03年推出。

我一直以為只有這兩款,但原來04年還有Platinum 3。前兩款都各有500枚,我都曾見過真錶,收過有關這兩枚錶的資料,但從未見過Platinum 3,根本不知道有這枚錶的存在,直至我幾個月前重新去研究Reverso的歷史。向廠方查證,亦只有老臣子才依稀有點記憶,原來這是特別為美國市場而造,只造了35枚。鏤空的陀飛輪,機芯跟Platinum Two一樣是848,陀飛輪一樣在錶背,再經鏤空處理。我不敢說這枚是近代第一枚鏤空陀飛輪,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其實我都想不到還有哪一枚比它更早面世。而且只有35枚,絕對彌足珍貴。有機會遇到的話,別錯過。

再由2004年開始

之後的都是近十年的事,大家也略知一二吧。我們就由2004年一跳來到今天2016年,亦是Reverso面世85周年。去巴塞爾錶展之前,一行人先來到積家廠房。兩天的廠房之旅,焦點都是Reverso,第一個節目是溫故,我們一班傳媒先去看一些舊作。這些早期的Reverso都是品牌近年從拍賣中競投回來的,當中固然有1931年推出的第一代作品,也看到早期一些漆製的彩面款式,原來早在1933年已有金鋼的組合。最有趣是一枚1940年的作品,懷錶似的設計,我們一眾傳媒最喜歡就是這一枚。漂亮女公關更即席示範把它當成Charms般掛在手袋上,那就成為今天女士最精緻最高級的配飾,我們一致贊成應該把它復刻,希望幾年後大家會見到這個給女士掛在包包上的pendant watch吧。最後我們還看到早期一枚刻了字的作品,那當然不是天長地久,刻著D-MAC-A,那是Douglas MacArthur的縮寫,亦即是二次大戰時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

上世紀四十年代遇二次大戰,之後又有石油危機,又有電子錶的衝擊,Reverso的發展也沒有太大突破,直至八九十年代機械錶中興,Reverso才重新再次出發。九十年代我們看到第一枚雙面顯示雙時區的Reverso,接著就有我之前提到的Rose Gold Series和鉑金系列,然後還有Gran Sport、Grande Reverso和Reverso Squadra。來到2004年,由那一年開始每年SIHH的焦點都總落到積家的身上,首先我們看到2004年推出的Gyrotourbillon One。限量75枚,花了6年時間研製,每一枚的裝嵌都得花接近四個月。2006年Reverso a Triptyque面世,史上首枚(亦只有Reverso才可以做得到)三面顯示,備陀飛輪、萬年曆和星相顯示。2009年有Gyrotourbillon Two,我們第一次在腕錶上看到筒狀游絲。同年竟然還有Hybris Mechanica a Grande Sonnerie,備大小自鳴等26項功能。2011年有Reverso Repetition Minutes a Rideau,第一次用方形簧條,第一次把簧條連接錶鏡來幫助聲音傳導,第一次用鞭鎚式音錘。2012年有Spherotourbillon,雙傳動布局。2013年有Gyrotourbillon 3,立體陀飛輪加跳字式計時顯示。然後就來到今年的Reverso Tribute Gyrotourbillon(我寧願叫它做Gyrotourbillon 4,更容易辨識和記住),陀飛輪細了,整枚錶也細了,更容易戴。雖然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人造過,只消在框架上寫上60秒的刻度,那麼陀飛輪框架轉動便同時能夠顯示60秒走時。用半球形游絲,而且換上了積家自行研製的全新擺輪。

由1991到2016

我們最先在Geophysic True Second和Universal Time身上看到這個名為Gyrolab的新擺輪,呈啞鈴狀,據稱好處是風阻低,更省力。我們有幸去到廠房,可以參觀新擺輪的製作過程。原來即使現在有這麼先進的機器,製造過程已經這麼有系統,但生產出來的擺輪仍然會有參差,重量分布仍然不能完美。同時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游絲也一樣不可能每條都一模一樣,扭力各有少許差異。而他們竟然可以把這些擺輪和游絲分成六十種之多,互相配合彌補。配對之後,其實每次裝嵌還須人手仔細調校和修正檢查,這些細節就是高級跟相宜產品的分別。

積家是當今最大的腕錶生產商之一,所有機械零件都是在自己的廠房內生產。今天都有廠房做到百分百自家製造,但積家規模之大,可算無出其右。單在廠房內工作就有千多名員工,不少品牌把全球員工加起來都還不到它的十分一。除了造機芯,積家連其他裝飾工藝也自己一手包辦,自己造人手雕刻造機刻造琺瑯彩造寶石鑲嵌。整個廠房之旅最開心就是可以看到一些在九十年代初製作的琺瑯彩作品。這又回到我文章開始時提到的尋根之旅。積家固然創立於1833年,Reverso當然是在1931年面世,但近代的積家歷史其實是於1991年由Reverso來揭開新一頁的。要認識積家,甚至認識近代機械錶的發展,就是認識由九十年代初開始推出的Reverso就可以了。由1991年到2016年,過去這25年是機械腕錶史上從未有過的盛世,積家過去25年的發展就是這次盛世的寫照,Reverso過去25年的轉變就代表了這個盛世的光輝。高峰已過,盛世或許末落,不過積家和Reverso的路還未走完。2016年可以算是一個小總結,可能是一個分水嶺。如果我還未被淘汰的話,十年後再來寫Reverso吧。